年龄计算器 网站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小班幼儿年龄特点(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交特点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30 09:24:54    

在孩子出生第二年后,与同伴的交往开始迅速发展,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。了解这个过程,对家长指导孩子如何与他们的小伙伴们相处非常有帮助。

2岁前,一切处于萌芽状态

第一步:客体中心阶段

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很“务实”,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,并不是对自己的同龄伙伴感兴趣,而是看上了别人的玩具或其他物品。想要把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。10个月之前的婴儿,即使在一起,也只是把对方当作活的玩具和物品看待,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,或咿咿呀呀地说话。

因此,在孩子1个月以前,家长主要要注意多满足宝宝想听、想看的欲望以及留意宝宝对照顾者的表达方式,如逗他、抱他、对着点头微笑、摇头的响应。到了六七个月,宝宝开始认生的时候,家长可以先让宝宝从熟悉住家附近的环境开始,每次出门时跟宝宝介绍周围的环境,让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。


第二步:简单相互作用阶段

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出反应,但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,或者是“模仿秀”。比如,第一个宝宝因为不小心碰着了自己而大哭起来。这时,第二个宝宝“同命相怜”、“触景生情”,也跟着哭起来,第一个宝宝看见第二个宝宝跟着他哭起来,似乎觉得挺好玩,自己的哭声就更大了。由此,宝宝之间开始了直接的相互影响和接触,产生了简单的社会交往。

第三步: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

宝宝会走会跑以后,社会交往变得丰富复杂了,可以进行简单的模仿,并且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,比如一个逃,一个追;一个藏,一个找。他们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时,也会伴有消极的行为,比如打架、揪头发、抓脸和争玩具等。

这时候宝宝的社交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,父母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。玩的时候,宝宝们也许会你推我一下、我拉你一下,这都是宝宝社交中很正常的事,做妈妈的不必太在意。如果宝宝对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表示抗议,暂且不要去理他。假使两个宝宝为了这个玩具吵闹起来,你可以给他们介绍一样新玩具来引开宝宝们的注意力。


2岁后,交往不断发展

2岁以后,孩子们交朋友的主要形式是游戏。心理学家帕顿研究发现,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,孩子的游戏经历六个阶段,社会性水平逐渐提高。

第一阶段:无所用心的行为,孩子似乎并不想游戏,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。

第二阶段:单独游戏,独自一人摆弄玩具,毫不关心他人的行为。

第三阶段:旁观,绝大部分时间在观看某一群孩子的游戏,且常常对被观察者提出问题,但自己并不参与到游戏之中。

第四阶段:平行游戏,小伙伴一起做游戏,但各自摆弄自己的物品,很少相互交流。

第五阶段:联合游戏,小伙伴一起做游戏,有交谈,有时还互相借用玩具等,但并不能围绕同一目标分工或组织。

第六阶段:合作游戏,小伙伴们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,彼此分工、合作,有一定的组织性。

幼儿园小班孩子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,各玩各的;升入中班后,联合游戏逐渐增多,并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;到了大班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,如角色扮演中有人当医生、有人当病人、有人当护士,角色相对稳定且能互相协调。


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,孩子与同伴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很紧密的。有不少家长经常很焦虑地问,我两岁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,这不是因为孩子有任何问题,而只是时间未到而已。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宝宝与他人交往,也切忌包办宝宝的语言及行动。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